2007年7月4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刹刹炒作“高考状元”之风
吴俊 茆琛

 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,各地的“高考状元”也相继出炉,“高考状元”又成为一些学校、媒体、商家炒作的对象。热火朝天的炒作背后,折射出社会的浮躁心理。要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教育观,这股炒作“高考状元”之风该刹一刹了!
  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“不得对高考成绩进行排队,不围绕任何高分考生个人进行宣传”,但是,炒作“高考状元”的现象依然热度不减。
  “状元”的母校忙不迭地向社会报喜,因为“状元”是学校招徕生源的招牌,也是教育部门显示政绩的得意之笔。不少学校甚至为争夺“状元”而互相攻击、大打广告仗。前几天,重庆两所中学纷纷宣称自己学校出了全县的高考理科状元,一个以电视台点播和散发传单的方式向社会宣传,称自己学校的某某是最高分;另一个也不甘示弱,在大街上挂起横幅,称自己学校的某某才是理科状元。一时间,当地市民被广告“轰炸”得“晕头转向”。
  一些培训班、出版社更是投其所好,一早就开始张罗“高考状元励志演讲团”,甚至连《高考状元错题宝典》也被渲染成“武功秘笈”。在商家的盛情邀请下,“状元”们频频参加他们的产品宣传活动。上周末,重庆某电脑公司请来当地“高考状元”作形象代言人,并在电脑城现场签名售书,为其推出的一款特供“状元电脑”大造声势。“高考状元”变成了一块利用价值不小的“广告牌”。
  事实上,炒作“高考状元”是对教育的误导,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。高分者未必高能,如果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,各中学竞相攀比高考升学率和名校升学率,毫无疑问会将教育引向歧途。
  同时,炒作“高考状元”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,使之变得心浮气傲。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学生,转瞬间成为众人追捧的“香饽饽”,很容易使“状元”们失去对自身的正确判断,不利于其健康成长。
  炒作“高考状元”之风禁而不止,说明我们的社会对高考、对素质教育依然缺乏正确认识。要刹住炒作“高考状元”之风,除了主管部门对炒作行为及时制止外,还需要全社会的配合。只有不断完善高考制度,倡导科学的人才观,大力推进素质教育,人们才能真正平心静气、理性看待高考和高分考生。这样,炒作“高考状元”行为才会逐渐失去市场。